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补液+止泻
撰文 | 格地章、MSHK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广东省疾控中心和宁波、厦门、长春等多地疾控部门发布提醒,示诺如病毒已进入高发期。昨日,“诺如病毒”词条再次冲上热搜。
来源微博
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d,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发热等。其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补液和止泻。
01
补液
适当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是腹泻治疗中极为重要和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长短、脱水的程度及性质、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制定一个包括补液量、补液种类和补液速度的具体方案,并按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
轻度脱水及无临床脱水证据的腹泻患者可在正常饮水的同时适当予以口服补液治疗。
水样泻及已发生临床脱水的患者应积极补液治疗,尤其在霍乱流行地区。口服补液盐(ORS)应间断、少量、多次,不宜短时间内大量饮用,口服剂量应是累计丢失量加上继续丢失量之和的1.5~2.0倍。
WHO推荐了两种ORS配方,即标准ORS和低渗ORS。后者较前者含钠和葡萄糖浓度较低,能减轻呕吐、减少粪便量并减少静脉补液量,且更安全。
部分患者可静脉补液。补液量、液体成分和补液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脱水引起休克者的补液应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的原则。
静脉补液的指征为:
①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饮水者;
②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尤其是伴意识障碍者;
③严重脱水,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者;
④其他不适于口服补液治疗的情况。
02
止泻
1肠黏膜保护剂和吸附剂
蒙脱石、果胶和活性炭等,有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蒙脱石制剂最常用,成人用量用法为(3g po 3次/d)。
2抑制肠道分泌:如次水杨酸铋及脑啡肽酶抑制剂等
次水杨酸铋安全性较好,能减轻腹泻、恶心、腹痛等症状,可用于旅行者腹泻的治疗。脑啡肽酶抑制剂消旋卡多曲可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对胃肠道蠕动和肠道基础分泌无明显影响。一项成人RCT结果显示其与洛哌丁胺疗效相当,但引起的便秘等治疗相关不适症状更少。消旋卡多曲成人用量用法为(0.1g餐前口服3次/d),疗程≤7d。
3肠动力抑制剂:洛哌丁胺和苯乙哌啶
洛哌丁胺多用于无侵袭性腹泻症状的轻、中度旅行者腹泻,但对于伴发热或明显腹痛等疑似炎性腹泻以及血性腹泻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黄疸、肠梗阻及伪膜性结肠炎或产肠毒素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者禁用苯乙哌啶。
二者使用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若苯乙哌啶20mg/d,连续10d,仍未见症状改善,则停止用药。洛哌丁胺成人初始剂量为4~8mg/d,分次给药(必要时调整剂量),给药数天后若无改善,也应停止用药。
4益生菌
益生菌菌株数量众多,剂量用法尚无明确标准,这导致益生菌的疗效多为菌株特异性,一种菌株有治疗效果并不能推断其类似物亦有效,每种菌株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验证。因此,目前益生菌广泛用于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尚有局限。近年来,多项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益生菌能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益生菌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胀气和轻度腹部不适,严重不良反应罕见。免疫功能缺陷及短肠综合征为禁忌证。
03
急性感染性腹泻6个常见治疗误区!
■静脉补液优于口服补液
NO!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口服补液方法与静脉输液一样有效,口服补液是急性感染性腹泻有效及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疗法除引起麻痹性肠梗阻的风险外,具有减少住院时间,避免血管炎发生的优势。
■腹泻就用抗菌药物
NO!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其中非感染性腹泻以及病毒感染性腹泻等使用抗菌药都是无效的。滥用抗菌药物不仅无效,反而会致肠道菌群紊乱。
■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
NO!常用微生态制剂有两大类,一类是活菌制剂,不宜与抗菌药物同服,应间隔2h;另一类是死菌或其代谢产物,则可与抗菌药物同服。
■蒙脱石制剂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
NO!蒙脱石制剂会影响其他药物吸收,应至少间隔1h;该药可与食物发生黏附,导致吸附毒素作用减弱,因此建议在餐前30min服用。若需抗菌药物、蒙脱石散及活菌制剂联用,建议先用抗菌药物杀灭病原菌,再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有害病原体,最后再使用活菌制剂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所有腹泻都用肠动力抑制剂
肠动力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肠壁,是通过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抑制肠蠕动,减少排便达到止泻效果的,多用于非感染性腹泻。若感染性腹泻患者使用肠动力抑制剂,可能延缓有害病原体的排泄,增加毒素吸收,延长腹泻时间。
■腹痛者使用解痉止痛药
多数腹泻患者因伴有腹痛症状而可能自行服用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解痉药止痛。乱用解痉药会影响胃肠蠕动,加重病情。另外,患者若得的是急腹症或其他疾病,使用该类药后易掩盖病情,造成漏诊、误诊。
04
感染性腹泻的诊疗